安徽财经大学本科专业建设与评估指标体系
发布时间: 2019-10-23   浏览次数: 133

安徽财经大学本科专业建设与评估指标体系


                                   校政字[2008]119

一、本科专业建设与评估指标体系组成

本科专业建设与评估指标体系由10项一级指标和24项二级指标构成,其中重要二级指标(黑粗体字)13项(4.1实验装备及利用为理工类专业的重要指标,4.3图书资料及其利用为经管法文类专业的重要指标,所以各专业的重要二级指标是13,一般指标11项。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1.专业办学目标与建设规划

1.1 专业定位

1.2 专业建设规划

2.专业与课程建设

2.1 专业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

2.2 课程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

2.3 教材建设

2.4 教学方法与手段

3.师资队伍

3.1 高水平教师

3.2 教师数量与结构

3.3 队伍建设与综合素质    

4.教学条件及实践教学环节                                  

4.1实验装备及其利用

4.2 实践教学

4.3 图书资料及其利用

5.教学管理                          

5.1 质量监控

5.2 教学文件与档案管理

6. 教学成果

6.1 教学研究

6.2 教学改革成果

7. 科研水平

7.1 学科建设

7.2 科研项目

7.3 科研成果

8. 教学质量            

8.1 人才培养质量

8.2 学生创新能力

9. 社会声誉    

9.1 生源

9.2 毕业生就业

9.3 社会评价

10. 特色项目

专业特色与优势

二、本科专业建设与评估等级划分

在指标体系中,每个二级指标下都有若干个观察点,每个观察点都按ABCD四个评估等级进行评定。各观察点的具体内容和等级标准如附表《安徽财经大学本科专业建设与评估指标体系》所示。表中只给出了A级和C级的具体标准,介于A级、C级之间为B级,不够C级的即为D级。

本科专业评定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其标准如下:

优秀:A≥17C≤4,(其中重要二级指标项目A≥9C≤1),D=0,特色鲜明。良好:A+B≥17,(其中重要二级指标项目A+B≥9D=0),D≤1,有特色项目。合格:D≤4,(其中重要二级指标项目D≤2)。

三、其他

1.相关专业具有省级及以上评估指标体系的,按省级及以上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评估。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依照《普通高等学校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合格评估体系》进行,外语专业依照《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评估方案》进行。

2.本文件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安徽财经大学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三日



附录  安徽财经大学本科专业建设与评估指标体系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参考

权重

标   准

备    注

A

C

1.专业办学目标与建设规划

1.1专业定位


专业办学定位

0.5

专业办学思想明确,专业定位准确

专业办学思想较为明确,专业定位较为准确

1.专业定位是指该专业根据社会的需要和本专业自身的办学条件,找准自己的位置,体现一定时期学校的目标定位、类型定位、层次定位、学科定位、服务面向定位等

2.本科各专业的专业内涵参见1998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

3.专业建设规划包括学校专业的全面建设规划,重点专业、品牌专业等分层次建设规划等

4.社会参与专业建设是指利用国内外各种教育资源合作办学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培养规格

0.5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培养规格符合本专业内涵,适应国家和安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培养规格基本符合本专业内涵

1.2专业建设规划


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

0.5

有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专业发展规划,分期建设,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成效显著,并在实施中不断优化

有专业发展规划和分期建设目标,有措施,有成效

专业改革思路与措施

0.5

改革思路清晰、措施得当,社会参与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有思路,成效较明显,能够利用社会力量办专业

2.专业与课程建设

2.1专业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

培养方案

0.5

培养方案科学、合理,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利于人文素养、科学素质提高以及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执行严格、规范。

能反映培养目标要求;体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利于人文素养、科学素质提高以及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执行情况良好


1.本指标体系中的课程均指本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及专业必修课,不含公共基础课(课程体系中的选修课指全部的限选课程与任选课程)

2.选修课应该有教材或者指定参考书

课程体系

0.5

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结构合理,很好体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能及时根据社会需要做弹性调整

课程体系结构合理,符合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能根据社会需要做少量调整

2.2课程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

0.4

有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合理,重视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更新,改革力度大,成效显著

有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合理,注意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更新,改革有计划、能落实,执行情况良好

用双语授课的课程是指采用了外文教材,且用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课时的50%以上 (50)的课程(外语课除外)


课程建设

0.3

课程建设力度大,至少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或者校级精品课程2

课程建设力度较大,有校级精品课程

双语教学

0.3

采用双语教学的专业必修课程比例≥10%

有采用双语教学的专业必修课程

2.3教材建设

教材选用

0.6

选用了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水平较高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且其中使用近三年出版新教材的比例≥50%,选用外语原版教材≥2

使用近三年出版新教材的比例≥40%,选用外语原版教材1

使用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是指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五”国家重点教材

教材建设

0.4

近五年内主持编写并使用有自己特色的教材、教学参考书或教学辅助教材≥4

近五年内主持编写并使用教学参考书或教学辅助教材≥2

2.4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0.3

20%以上课程采用多媒体授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10%20%的课程采用多媒体授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1.多媒体授课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授课,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信息的新技术。仅将文字投影到屏幕,不算是多媒体授课

2.试卷库是指一门课程至少应有10套试题

多媒体课件

0.2

多媒体课件研制能力强、应用状况好,使用多媒体授课的专业必修课课时比例≥15%。自行研制的多媒体课件≥4门,其中获得校级以上奖1

使用多媒体授课专业必修课课时比例≥10%。自行研制的多媒体课件≥3个并普遍运用

教学方法

0.3

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成效显著,学生评价高

重视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效果较为显著,学生评价较好

考试改革

0.2

50%的专业基础课程实行了教考分离,并且建立了试题库

35%的专业基础课程实行了教考分离,并且建立了试题库

3.师资队伍

3.1高水平教师

本专业拥有高水平教师情况

0.5

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比例≥40%,其中教授人数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比例≥10%,有省级教学名师和一批学术水平、教学水平高的教师

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比例≥30%,其中教授至少有1位。有一批较高学术水平、较高教学水平的教师

本指标体系中的教师是指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近两年承担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且平均每学年达到60学时的教师。不含公共基础课教师,查看近两年教学计划

教授、副教授上本科课程的学时数

0.5

副教授及55岁以下的教授全部给本科生授课,教授、副教授给本科生授课人均≥100学时/学年

副教授及55岁以下的教授全部给本科生授课,教授、副教授给本科生授课人均≥70学时/学年

3.2教师数量与结构


数量


0.5

教师数量充裕,满足教学科研需要,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每一位教师至少能上三门课;每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至少有三位教师能担任主讲

教师数量满足教学科研需要,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每一位教师至少能上两门课,每门主干课程至少有两位教师能担任主讲

1.结构指本学科专业课程教师的年龄、学历、学位、职称、学缘结构

2.具有研究生学位是指已取得硕士、博士学位者  

队伍结构


0.5

45岁以下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80%,其中35岁以下教师中,硕士以上比例≥100%,主讲教师中符合岗位资格的教师达100

45岁以下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60%,其中35岁以下教师中,硕士以上比例≥80%,主讲教师中符合岗位资格的教师达85

3.3队伍建设与综合素质

师资培养情况


0.5

有符合专业建设规划、目标明确的师资建设规划、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措施得力,效果明显。近三年专业教师职称结构、学位结构重心有明显提升

有师资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效果较为明显。近三年专业教师职称结构、学位结构重心有所提升

1.各级各种先进荣誉的教师是指获得校级及以上表彰的先进工作者、先进教师、优秀教师。获教学质量优秀奖和先进荣誉的教师以文件为准

2.教学质量参看平时学校对教师的各种教学评估和专家现场听课评估,教师授课质量的优良率及毕业环节等实践教学环节中反映出来的教师指导水平等

教师风范


0.5

群体素质高,有良好的团队精神,教师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敬业精神好,教学质量高。近三年内,获得校级以上优秀教学质量奖及各种先进荣誉的教师占总数比例≥10%

教风好,严谨治学,教书育人,有良好的敬业精神,教学质量较高,有获得校级优秀教学质量奖及各种先进荣誉的教师

4.教学条件与实践教学环节

4.1实验装备及其利用

实验室及设备

0.3

实验室设施完善,拥有用于本科教学的高新仪器设备,实验教学设备满足教学需要并有较高的更新率

实验室设施达到有关规定的要求,设备比较先进,能满足教学要求并有一定的更新率

1.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2.实验开出率是指开出的实验数与按教学大纲应开出的实验数的比例

3.实验室开放程度是指正常实验教学之外,开放的实验室占总实验室的比例及开放的时间所占的比例

实验开出率

0.3

实验开出率为100%,而且所开实验能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实验开出率≥90%,所开实验基本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0.2

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的课程总数的比例≥80%,效果好

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的课程总数的比例≥60%,有较好的效果

实验室开放程度

0.2

有开放性实验室,实验室开放时间长,开放范围及覆盖面广

有开放性实验室,开放时间长

4.2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体系

0.4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内容更新及时,体系设计科学合理,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措施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内容更新及时,体系设计科学合理

校外实习基地是指已签订协议书并以学校名义挂牌的基地


产学研活动


0.2

开展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活动,效果显著

开展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活动,效果较为明显

校内外实习基地

0.4

校内外实习基地完善,至少有3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并能满足教学需要

校内实习基地完善,至少有1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并能基本满足实习教学需要

4.3图书资料及其利用

专业图书

0.4

专业图书文献种类和数量能很好满足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理工、艺术类专业生均≥100册,其他科类专业≥150

专业图书文献种类和数量达到有关规定,基本满足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理工类、艺术类专业生均≥80册,其他科类专业≥120

1.图书文献资料包含学校图书馆及院(系、专业)资料室所藏文字、光盘、声像等各种载体的文献资料

2.国内外重要杂志以北京大学图书馆发布的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为标准

杂志

0.3

本专业的国内重要杂志齐全,并有一定数量本专业国外的重要刊物

本专业的国内重要杂志比较齐全

每年专业图书借书率

0.3

理工类专业生均≥20册,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40

理工类专业生均≥10册,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20

5.教学管理

5.1质量监控

教学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0.5

学校有完善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院(部)有相应的配套措施,执行严格,效果好

学校有完善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学院执行严格,效果较好

学院执行情况是指每学期有领导干部听课记录、试卷抽查、试卷质量分析、作业规范要求、毕业设计(论文)抽查、考试管理、学生评教、教师评教、教师评学等活动形成的记录和材料等

教学质量监控情况

0.5

建立了院一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了教学工作责任制,有完善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新任教师试讲制、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毕业生质量跟踪制度、教学信息反馈制度等教学环节质量标准,近二年没有发生重大教学事故

建立了院一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开展了学生评教、教师评教活动,新任教师实行了试讲制


5.2教学文件和档案管理

教学文件

0.5

所有教师都能按期、按质上交教学文件,教学文件收集齐全、完整

重视教学文件收集,大部分教师能够按期、按质上交教学文件

各类教学档案指教学文件(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等)、教学管理制度、试卷、毕业设计(论文)规范材料、教改材料等

教学档案管理

0.5

各类教学档案资料收集齐全、完整,整理规范、管理严格,有专用教学档案柜,分类存档,方便查阅,手段先进


各类教学档案资料收集齐全,整理较为规范,管理较为严格,有专用教学档案柜,方便查阅


6.教学研究

6.1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项目

0.5

教师积极开展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效果明显。主持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研究项目≥1项,并取得明显成效

开展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主持校级或参加省部级教学研究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公开发表是指以第一作者名义发表在公开刊号的刊物上。

2.教学研究项目是指本专业教师主持的本专业教学研究项目。

3.教学成果奖是指最近两届获得的本专业教学成果奖

4.教材包括纸质材料、电子材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研究论文

0.5

近三年平均每位教师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

近三年平均每位教师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0.6

6.2教学改革成果

教学成果及获奖情况

1.0

本专业近二届获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及以上教材奖二等奖以上1

本专业近二届获校级教学成果奖≥1项,校级教材奖二等奖以上1

7.科研水平

7.1学科建设

学术地位与水平

1.0

本专业有硕士点≥1个,本专业所在学科拥有省级及以上重点学科或重点实验室,学科专业发展趋势良好

作为本专业的主干学科的学科建设成效好,初步形成了学术水平较高的学术梯队

1.学科专业发展趋势良好是指有学科专业带头人、形成了一支学历结构重心、职称结构重心较高并且年富力强的学术梯队、有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

2.科研项目是指由本专业教师主持的本学科专业的科研项目

3.科研项目结题以批文为准

4.著作每5万字计1篇论文

5.艺术类专业的作品参加省部级展览获奖、优秀工程获奖;音乐类专业教师参加省部级演唱会获奖可等同科研项目获奖;发表作品或参加演出等同论文

7.2科研项目

科研项目

1.0

近三年本专业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项,其中至少有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并且有较充裕的科研经费

近三年获得厅级以上科研项目4项,其中至少有省部级科研项目1

7.3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与专利

0.4

近三年有获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并且有通过厅级以上科研管理部门组织鉴定结题的科研课题或者专利

近三年有通过厅级以上科研管理部门组织鉴定结题的科研课题或者专利

学术论文

0.6

近三年平均每位教师以第一、二作者名义发表或出版论文(专著)≥4篇。或者近三年本专业论文被EISCIISTPSSCI索引,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4

近三年平均每位教师以第一、二作者名义发表或出版论文(专著)≥2篇。或者近三年本专业有被EISCIISTPSSCI索引,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的论文≥2

8.教学质量

8.1人才培养质量

思想品德

0.2

学生整体思想素质高,学风正,部分学生获得校级以上优秀奖励

学生思想素质较高,学风较好,部分学生获得校级优秀奖励

1.基本理论水平高是指由学校统一组织统考的公共基础课、实施了教考分离的本专业基础课(2—3门)的考试成绩好

2.外语统考通过率均为累积通过率,其中非英语专业的指英语四级通过率,外语专业的指本专业规定的通过率。考察最近2届毕业生

3.毕业论文(设计)考察2届毕业生

4.升硕率包括免试推荐的研究生人数

基本理论

0.2

水平高

水平较高

外语与计算机等级考试

0.2

外语统考通过率≥60%,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通过率≥95%

外语统考通过率达到40%,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通过率达到90%

毕业论文(设计)

0.2

选题科学、合理,结合社会经济实际,能够做到一人一题,且各不相同。严格遵照答辩程序,有导师评估、答辩小组评估,评分合理。单个老师指导学生数≤16人,指导教师均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硕士学位,且高职比例≥50%

选题科学、合理,结合社会经济实际,答辩规范,评分合理,单个老师指导学生数≤12人,指导教师均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硕士学位,且高职比例≥30%

升硕率

0.2

近两届本科毕业生学生平均升硕率≥15%

近两届本科毕业生学生平均升硕率≥8%

8.2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公开发表文章(论文、作品)

0.4

近二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或者文学作品,理工类专业每百名学生≥5篇(项),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每百名学生≥10篇(项)

近二年理工类专业每百名学生≥3篇(项),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每百名学生≥6篇(项)

1.公开发表文章指在校学生以第一作者名义发表,不含在校报发表的文章,其中在公开出版的论文集或者增刊中发表的文章不超过一半

2.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的人数,应以较长时间、系统地参加文化科技活动的人数计入,这一人数约占学生总数一半左右,可视为“人数多”


创新活动与实践能力

0.3

有创新实践基地,开展了创新实践活动;课内外实践教学效果好,学生实践能力强,参加课内外科技文化活动的学生人数多、效果好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校内外、课内外创新实践活动,参加课内外科技文化活动的学生人数较多、并取得较好效果

参加技能和科技竞赛活动情况

0.3

积极参加各种技能和科技竞赛活动,获省部级及以上竞赛奖励≥3

积极参加各种技能和科技竞赛活动,获省部级及以上竞赛奖励≥1

9.社会声誉

9.1生源


生源质量

1.0

最低录取分数高于同批学校录取最低控制线,应用性专业≥40分,基础学科专业≥30

最低录取分数高于同批学校录取最低控制线,应用性专业≥20分,基础学科专业≥10


9.2毕业生

就业

本专业毕业生当年就业率

1.0

90%

70%

本专业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计算到当年12月,含考研录取和免试推荐的研究生,考察近三年的就业情况

9.3社会评价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综合评价

1.0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思想品德、敬业精神、工作态度、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反映满意或比较满意率≥90%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思想品德、敬业精神、工作态度、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反映满意或比较满意率≥70%

由学校组织对近届毕业生进行调查,回收率不低于毕业生总数的20%

10.

特色项目

专业特色与优势

本专业特有的,优于省内外其他学校同类专业的独特优质风貌。

1.0

特色鲜明

有一定特色

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1)体现在专业办学过程中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2)体现在专业教育上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与特色;(3)体现在专业教学上的特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解决教改中的重点问题等;(4)体现在本专业教学管理上的特色——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








Top